养殖鱼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在天然水域中生长繁殖的鲫鱼、鲢鳙等主要淡水经济鱼类和罗非鱼等热带观赏性鱼类都要求水温为15°C~30°c;pH值为6.5~7.5(中性);溶解氧含量大于5毫克/升6克每立方米水左右;光照强度达4万勒克斯以上才能正常生活与摄食;水质清新无污染且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元素如钙离子或镁离子的水体为宜;此外还必须要有丰富的饵料生物以及适合生长的水深和水流速度等等。因此,人工营造适宜的水体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关键技术之一。
1、池塘建造
(1)选择合适的位置建池: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资源状况确定合适的地址及面积大小并做好规划与设计工作。
(2)挖塘筑坝蓄水和防渗处理:一般采用土质结构的大中型池塘进行修建,其规格尺寸应符合饲养鱼的种类特点及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漏水漏肥现象发生。
(3)清淤整平:将原有淤泥清除干净后加高加深水位至1m以下再填入新泥,然后按设计图纸砌好砖墙围成方形或长方形水池。如果原有大棚可利用起来作为晒背场用。
(4)安装增温设备:一般在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时设置电热管加热装置以提高温度以利鱼类越冬。
2、饲料配制
(1)原料的选择
应根据不同种类的鱼种需要选用不同的蛋白质来源物作基础材料。例如鲤鱼喜吃动物蛋白而草鱼则爱食植物蛋白,所以鲤科鱼类宜选豆饼粉为主料的配合饲料;草鱼则以玉米面为主的混合型配合饲料为好。
(2)配方比例
要根据各品种的营养需求来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物的数量,使营养成分的比例协调一致,满足各类鱼类正常的生理活动所需养分量。通常情况下,粗脂肪占15%30%,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之间,氨基酸的含量控制在8%-10%。
3、投饲方法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的自然环境各异,因而各地所采取的鱼虾混养的模式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有单养、主辅养、全放养了等多种形式。但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注意投喂的方法和技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4、病害预防
1)定期检查鱼病情况:及时清理残渣污液以减少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机会。
2)加强日常管理措施: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抗病能力。
3)科学用药防治疾病: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说明剂量和使用次数执行。
5、适时收获上市
一般情况下,当商品鱼达到一定的重量即应及时捕捞出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